北湖区是郴州市的主城区,现有北湖、人民路、燕泉、下湄桥、骆仙、郴江、增福、涌泉、石盖塘、安和10个街道办事处;华塘、鲁塘;仰天湖、保和二瑶族乡。,总面积826.8平方公里。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因素,北湖区有较为有利的群众文化发展环境,城乡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鲁塘镇获得全省百强文化乡镇称号,北湖街道同心社区获得全国文化建设先进社区称号,北湖区群众文化工作单项考核多年来名列全市先进。近几年来,我们针对自身的地域特点,积极探索城乡文化互补,城乡文化共同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把民间民俗与新时代文化的新要求结合起来,强化文化发展的社会化意识、群众性意识和品牌带动意识,进一步推动北湖区群众文化迈上新的平台,我们做法是:
一、强化社会化意识,从“政府单一办文化”向“社会共同参与办文化”的转变
首先,营造良好的政策舆论环境。我区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文化发展规划,组织力量制定有利于推进文化建设的科技发展、人才资源、利益分配等方面的政策。凡重大群众文化活动都上升为各级政府活动,得到了各部门、各单位以及企业的大力支持,形成了文化建设的多层次投入格局。撤市建区以来,我区实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农村“五个一”工程,全区十八个乡镇建成文化站、图书室、活动室、广播室、农科教中心,三分之二的行政村建成图书室、娱乐室和蓝球场,通过十年努力我区文化基础设施的框架基本形成。其次,大力组织进行文化、科技、普法“三下乡”活动。围绕科技兴农、依法治国等主题,同区科技局、农业局、司法局和区文化馆等相关单位联合,在各行政村或重点示范区,利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式,每年组织文艺节目演出、送书下乡、图片展览和专家讲座等活动,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其三,利用文化赛事形成文化活动新格局。打破传统的政府出钱办文艺的习惯,组织和动用社会团体和中介结构(文化经纪人)承办赛事,形成“社会办文化、开门搞比赛、企业树形象”的文化活动新格局。从历届举办的北湖之夏音乐周到乡镇“一乡一品”的特色文化活动,我们正一步一步地脱离了政府一揽子包办的过程,积极与区属各大型企业联系,采取冠名、赞助等方式筹措活动经费,打破了“政府不出钱,活动难开展”的局面,实现了政府省钱、企业得利、百姓满意的三赢局面。
二、强化群众性意识,让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主体,实现从“送文化”向“种文化”的转变
常年开展的文化下乡,确实给基层群众带来了很大的欢乐和喜悦,同时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一是演出场次少,每个乡镇一年就是一二场;二是演出面窄,观众人数有限;三是群众参与少,满意度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我区积极创新工作机制。一是着力建立健全文化体系,形成了以区文化馆、图书馆为龙头,乡镇街道文化站为枢纽,村、社区文化室为重点的三级网络格局。采取“助、纳、训”的方法,大力扶持民间群众艺术团体和艺术骨干。“助”就是从有限的文化事业经费中给民间艺术团体一定的资金资助,“纳”就是把他们纳入全区文艺服务体系进行文艺调演,“训”就是培训一批文学创作、音乐、舞蹈等各类专业骨干,建立一支不走的基层文艺队伍。二是在我区各级文化部门指导下,群众自发的各类文艺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农民艺术团、妇女腰鼓队、民间演奏队、舞龙舞狮队、民间武术队等,这些群众性文艺团体活跃在农村城市。一方面,他们是文化活动组织者、参与者。如华塘、万华岩农民自发成立了农民艺术团和新农村艺术团,积极主动承办乡镇文化活动,组织演出小分队在农村巡回演出,经常与城区各社区联合并举办各类活动;老干艺术团、映山红艺术团、青少年宫少儿艺术团还经常组织节目赴香港、日本、韩国以国内其它城市进行交流演出,接待日本新东方艺术团、韩国首尔老年大学来我区进行文化交流等活动,文化交流活动非常频繁。据统计全区各类艺术团约60个,他们已成为我区文化活动的主体,是全区文化活动的主力军。另一方面他们也是文化活动的投资者和受益者,在各级政府大力投入文化设施的同时,企业和个人也积极投入文化建设。如参与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郴江的万册图书室,江口乡室内大型演艺礼堂,芙蓉乡村级文化活动室都各具特色,很有影响。三是挖掘民间艺术瑰宝。民间艺术团体的建立,有效地拓宽了民间艺术空间,群众自费发掘整理流行于本地的文化艺术,整理出郴阳对子调、耍调、锣鼓调、地方小花鼓戏等传统剧目如《接表妹》、《丑媒婆》、《刘海砍樵》,使一大批民间文化艺术展现舞台上,展现民间文化艺术节目的艺术魅力。2007年8月,我区举办了首届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大赛及民间艺术品展览活动,来自全区的16个节目9个种类的民间艺术形式登上了舞台,像濒临失传的皮影戏、响音棒、郴阳对子调等节目首次亮相,有100余件民间工艺品和美术作品参与了展出,短短三天,观众数十万人次。目前全区3000名文艺骨干成为北湖群众文化,乡村文化的助力军和主力军,我们通过“种文化”培育了艺术团体、腰鼓队、舞龙舞狮队等120余个,有效地实现了城乡文化联动,乡企文化联动。
三、强化品牌带动意识,持续提升文化建设的品味,实现从“出效益”到“重效益”的转变
一是打造文化品牌活动,集中精力办好北湖之夏音乐周。北湖之夏音乐周是我区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原名南国郴州文艺节,市改区后更名。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举办十二届,在全区乃至全省都有很大影响。我们降低门槛、扩大活动参与面,使活动内容与群众的喜好和才智更接近,音乐周已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盛大节日。在北湖之夏音乐周这一品牌活动带动下,鲁塘镇文体周、华塘镇文化节、万华岩文体节等乡镇级的群众文化活动吸纳了丰厚的民间文化艺术特色,吸引了广大农村群众的参与。城区二是形成了旅游文化特色。我区重点打造三大文化特色区。初步形成了大塘、月峰乡、芙蓉乡瑶族风情文化区,鲁塘、华塘为中心的农村民间民俗文化区和城镇居民休闲文化区。我区在保护大塘、月峰山瑶族民间文化艺术基础上,打造瑶族风情园,向游客展现瑶族的乡风民情。定期展示农民民俗文化的特色,扩大舞龙舞狮、劳动舞蹈、民间传说故事的影响力。城区燕泉文体月、街道社区“邻里节”,吸引了广大社区居民的参与,五岭广场、东风广场、火车站广场、北湖公园、各大超市、步行街定期、不定期的排练演出成为郴州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三是实施文艺创作的精品工程。根深才能叶茂,群众的广泛参与,带来了创作的丰收,全区获省级以上奖项二十七件,其中歌曲《又见老将军》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油画作品《石门坎》获群星奖最高奖项,获市级以上奖项的文艺作品近300件,是全市在市级比赛当中获奖最高的区。近几年来,我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精彩纷呈,社区文化、墟场文化、街道文化周、农民艺术节此起彼伏,源源不断,据初步统计每年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近3000场次,参与人数20万人次。特别是我们扶持的民间艺术团——映山红艺术团2007年赴日、赴新加坡演出50余场次,青少年宫少儿艺术团赴港澳演出30余场次,均赢得大奖,同时接待了日本新东方艺术团、韩国首尔老年大学来我区进行文化交流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标志着我区文化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区文化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导下,我们将继续大力倡导群众文化群众办,群众文化群众乐的文化理念,大力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