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湖民族
1995年撤地建市、撤市设区、区划调整时,北湖区新划入11个乡镇,其中有2个瑶族乡、3个瑶族行政村、7个瑶族自然村;少数民族由原来的22个增加到26个,有瑶 、满、壮、苗、回、侗、畲、藏、白、土、黎、京、土家、蒙古、朝鲜、布依、哈尼、拉祜、基诺、撒拉、景颇、仫佬、纳西、东乡、维吾尔等26个少数民族,共有人口6100人,其中瑶族有5080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3.3%。主要分布在大塘瑶族乡、月峰瑶族乡以及永春乡的新竹山、芙蓉乡的桃源、江口乡枫木岭等3个少数民族村,另有7个瑶族自然村。2000年,北湖区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是年5月,成立北湖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在区民政局设办公室,由一名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专抓民族工作。2005年民族事务工作从区民政局单列出来,成立民族宗教事务局,归口区政府办管理,由少数民族干部任局长,并兼任政府办副主任。全区共有少数民族干部54名,其中处级1名,科级22名。
全95%的瑶族群众居住在西南部高寒山区,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通讯闭塞、经济落后,被称为北湖区的“小西部”;为促进全区农村经济平衡发展,实现瑶汉共同富裕目标,区委、区政府加大了对地处边远山区、革命老区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力度,采取既输血、又造血的帮扶措施的,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在资金、技术、项目上进行重点扶持。一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族地区的生存环境。2008年,所有瑶族群众居住的村及60%以上的组通了水泥公路,总里程123公里。二是1999年至2008年的十年中,通过政府投资、群众集资、招商引资,在民族乡、村新建小水电站22处,装机7030千瓦,年发电量2800万千瓦时;三是全面实施电网改造,架??,结束了用松树明子、炼油照明的历史,使整个瑶山向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进军的步伐。四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先后开通了有线电话和移动通讯,结束了通讯盲区的历史;为民族乡建立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站。五是狠抓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瑶族群众居住的地方山高路陡,梯田层层叠叠,水利部门逐年对盘山渠道进行加固,三面防渗和科学设置汇洪口,改变了盘山渠道遇洪即垮的状况。经过近10年艰苦努力和数亿元的资金扶持,全区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生存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奠定了经济发展的基础。 |